?在鋼結構建筑設計中,有效控制技術成本是一個關鍵環節。那么,
東莞鋼結構公司小編告訴大家以下是從多個方面介紹如何控制鋼結構建筑設計的技術成本:
?

一、結構選型與體系優化
合理選擇結構形式
根據建筑功能和跨度選擇:不同的鋼結構形式適用于不同的建筑功能和跨度要求。例如,對于小跨度(一般小于 30 米)且空間要求相對規整的建筑,如輕鋼門式剛架結構是比較合適的選擇。這種結構形式構件簡單,用鋼量相對較少,制作和安裝成本較低。而對于大跨度(超過 30 米)的建筑,如大型體育場館或展覽館,可能需要采用網架結構、網殼結構或桁架結構。這些結構形式雖然用鋼量可能會多一些,但能夠有效跨越較大空間,減少中間支撐結構,在滿足建筑功能的同時,通過合理設計也可以控制成本。
考慮建筑高度和層數:對于多層鋼結構建筑,框架 - 支撐結構體系是常用的選擇。在設計過程中,合理布置支撐位置可以有效提高結構的側向剛度,減少鋼柱和鋼梁的截面尺寸,從而降低用鋼量。例如,在建筑高度較高的情況下,采用中心支撐或偏心支撐的框架 - 支撐結構,可以在保證結構穩定性的同時,使鋼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
結構體系優化設計
荷載取值與組合優化:準確計算建筑所承受的各種荷載,包括恒載(如結構自重、建筑裝飾層重量等)、活載(如人員活動荷載、設備重量等)、風荷載和地震荷載等。在設計過程中,根據建筑所在地的實際情況和規范要求,合理取值。例如,對于風荷載取值,要考慮建筑的體型系數、基本風壓等因素,避免過度保守取值導致結構設計過于安全而增加用鋼量。同時,對不同荷載組合進行優化,找出最不利組合進行設計,確保結構安全且經濟。
節點設計優化:鋼結構的節點設計對成本有很大影響。合理的節點形式可以減少鋼材用量、降低制作和安裝難度。例如,對于梁柱節點,采用剛接節點可以提高結構的整體穩定性,但制作和安裝成本較高;如果在某些情況下可以采用半剛性節點,在滿足結構性能要求的前提下,能夠簡化節點構造,降低成本。另外,在節點設計中,盡量減少復雜的焊接和螺栓連接,采用標準節點形式,可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
二、材料選用與優化
鋼材等級選擇
根據結構的受力特點和重要性選擇合適的鋼材等級。一般來說,Q235 和 Q345 是鋼結構建筑中常用的鋼材等級。Q235 鋼材價格相對較低,對于受力較小的次要構件(如屋面檁條、墻面檁條等)可以優先選用;Q345 鋼材強度較高,適用于主要受力構件(如鋼柱、鋼梁等)。在設計過程中,通過精確的力學計算,合理分配鋼材等級,使結構中的各構件既能滿足強度和穩定性要求,又能在材料成本上達到最優。例如,在一個多層鋼結構框架建筑中,對于跨度較小的中間樓層梁,若經過計算 Q235 鋼材能夠滿足受力要求,就可以選用 Q235 鋼材,而對于底層的大跨度梁和柱,由于承受的荷載較大,則選用 Q345 鋼材。
材料規格標準化
在設計中盡量采用標準化的鋼材規格。標準化的鋼材在市場上供應充足,價格相對穩定,而且加工制作和施工安裝都更加方便。例如,選擇市場上常見的工字鋼、槽鋼、H 型鋼等標準型鋼,避免使用特殊規格的鋼材,這樣可以減少鋼材的采購成本和加工成本。同時,在構件設計時,盡量使構件的尺寸符合鋼材的定尺長度,減少鋼材的切割浪費。例如,設計鋼柱長度時,盡量考慮鋼材市場上的常見長度(如 12 米、9 米等),減少下料過程中的廢料產生。
三、建筑布局與空間利用
平面布局優化
功能分區合理規劃:在建筑設計初期,對建筑的功能分區進行合理規劃,使結構受力更加合理。例如,將較重的設備機房、庫房等布置在結構承載能力較強的區域,如靠近柱子或承重墻的位置,避免在結構薄弱部位集中布置較大荷載,從而減少為滿足局部承載能力而增加的結構成本。同時,合理的功能分區還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結構轉換,降低成本。
減少不規則形狀:盡量使建筑平面形狀規則,避免出現過多的凹凸、懸挑等不規則形狀。不規則的建筑平面會導致結構受力復雜,需要增加結構構件來保證穩定性,從而增加成本。例如,圓形、方形等規則形狀的建筑平面在承受風荷載和地震荷載時,結構的受力分布相對均勻,而復雜的 L 形、T 形等平面形狀會產生扭轉效應,需要加強結構措施來抵抗這種不利影響。
空間利用與層高控制
充分利用空間高度:在滿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建筑空間高度。例如,對于有吊車的工業廠房,根據吊車的起吊高度和工作空間要求,精確設計廠房的層高,避免層高過高造成空間浪費和結構成本增加。同時,可以考慮采用多層鋼結構建筑形式,充分利用垂直空間,減少占地面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基礎和屋面等部分的成本分攤。
控制室內凈空要求:根據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設備安裝要求,合理確定室內凈空高度。避免為了追求過高的凈空而增加不必要的結構高度。例如,對于普通的辦公建筑,室內凈空高度一般在 2.8 - 3.0 米即可滿足使用要求,過高的凈空不僅會增加結構成本,還可能導致能源消耗增加(如空調能耗)。
四、施工工藝與安裝方案考慮
施工工藝選擇
預制與現場安裝的平衡:在鋼結構建筑設計中,考慮采用預制裝配式鋼結構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對于一些形狀規則、構件重復性高的鋼結構建筑,可以在工廠預制大部分構件,然后運輸到現場進行快速安裝。例如,輕鋼龍骨住宅建筑,墻體、樓板等構件可以在工廠預制,現場只需進行簡單的拼接和安裝,這樣可以減少現場施工時間和人工成本,同時提高構件質量。然而,對于一些特殊復雜的結構構件,可能需要在現場制作和安裝,此時要優化現場制作工藝,減少制作難度和成本。
焊接與螺栓連接的選擇:焊接和螺栓連接是鋼結構連接的兩種主要方式。焊接連接具有較高的強度和密封性,但焊接質量受焊工技術水平和現場環境影響較大,且焊接后的構件變形較難控制,矯正成本較高。螺栓連接施工方便、質量容易保證,且便于拆卸和維修。在設計時,根據結構的受力特點和施工條件合理選擇連接方式。例如,對于承受動荷載的結構構件,如吊車梁等,優先采用高強螺栓連接,以保證結構的疲勞性能;對于一些次要構件或在現場焊接條件較好的情況下,可以適當采用焊接連接,但要嚴格控制焊接工藝。
安裝方案設計
考慮吊裝設備和順序:在鋼結構建筑安裝方案設計中,要考慮吊裝設備的選型和吊裝順序。根據建筑的高度、跨度和構件重量選擇合適的吊裝設備,如汽車吊、履帶吊或塔吊等。合理的吊裝設備可以提高吊裝效率、降低吊裝成本。同時,確定合理的吊裝順序可以減少構件在空中的停留時間和調整次數,保證施工安全和進度。例如,對于多層鋼結構建筑,一般先吊裝柱,再吊裝梁,從建筑物的中心向四周或從一側向另一側依次進行吊裝,這樣可以保證結構的穩定性逐步形成。
臨時支撐設置優化:在鋼結構安裝過程中,為了保證結構的穩定性,可能需要設置臨時支撐。臨時支撐的設計和布置要合理,既要保證結構在安裝過程中的安全,又要盡量減少臨時支撐的數量和使用時間。例如,在大跨度鋼結構網架或桁架的安裝中,通過合理的分段吊裝和設置少量的臨時支撐點,可以在滿足安裝要求的同時,降低臨時支撐的成本。